高压水射流钻井与完井实验室介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22-09-16    点击:

 一、团队简介:

  团队致力于高压水射流在石油工程中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是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教育部石油工程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现有教师19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博导7人,杰青/优青各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博/提名以及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等,形成了一支由院士领衔、优秀中青年骨干担当的创新团队。

二、教学工作:

  团队围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积极开展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特色工程研究生教育认证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制定了我国石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发表教改论文多篇。团队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先锋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

三、科学研究: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射流破岩机理与钻井提速技术;非常规储层射流改造机理与增产技术;新型射流径向井钻完井一体化方法;复杂智能钻完井理论与技术;地热资源高效开发理论与技术。

团队累计承担了钻井工程领域首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深井复杂地层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智能钻完井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杂油气智能钻井理论与方法》、地热领域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深部地热资源开发基础研究》、干热岩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仪器设备/重点国际合作等一批国家级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省部级奖1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多项专利授权实施许可与转化;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件。研究成果在全国陆上和海上100多个主要油气田试验和示范,生产效益显著。

四、人才培养:

  探索实践了“统一管理、科学规划、个性指导、综合培养”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30余人获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前景喜人,成功就职中石油总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重要研究院所和北京、西安、成都等石油高校,为我国油气能源行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十年培养博/硕士毕业生200余人,现有在校博/硕士生100余人,形成了“院士指导教师,教师指导博士,博士指导硕士”、“老中青学四代”射流人的有序传承人才培养梯队。

五、国际合作:

  团队与哈佛、MITUT Austin、德州农工、帝国理工、代尔夫特大学、阿尔伯塔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的研究团队开展广泛合作,联合美、英、德、法等国的30余位学者,承担了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基础研究”和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地热智能井钻完井关键技术与优化设计平台”,参与组建了教育部“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团队研究生出国联合培养的途径畅通、规模大,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帝国理工、瑞士联邦理工、石油工程专业TOP5 UT奥斯汀、科罗拉多矿业、俄克拉荷马大学等国际顶级和行业知名高校。